院内动态

院内动态

    我院赴红旗渠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12-06 发布者:学工部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红旗渠精神,汲取奋进力量,筑牢忠诚警魂,按照《郑州警察学院“铸警魂•启新程•庆华诞——锻造‘四个铁一般'过硬学警队伍”主题教育活动方案》,学院于11月30日至12月1日,组织2022级学生骨干赴林州市红旗渠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梦想铸铁骨,壮志撼山岳。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原名引漳入林工程,是昔日林县人民为了改变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困境,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修建的一条人工水渠。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生动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彰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

    11月30日中午,同学们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抵达林州市。经过短暂的休整,下午14时,中共林州市委党校副校长马东兴为同学们作了《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红旗渠讲话精神》专题讲座。讲座以红旗渠精神的形成背景、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为主线,深刻诠释了红旗渠精神是党性教育的丰碑、道德教育的灯塔、信念教育的旗帜。通过学习,同学们深入了解了红旗渠这一伟大工程的建设过程和重大意义,认识到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下午4点,学生们前往石板岩镇南湾村,到谷文昌生平事迹展进行参观学习。谷文昌是河南省林县人,1950年5月随军南下福建,在东山县任职的14年间,带领全县人民成功治理了风沙灾害,为海岛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是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优秀领导干部的一位代表。在展馆中,通过参观谷文昌事迹展板、历史文物和档案资料等展品,学生了解了谷文昌同志治理风沙、兴修水利的感人事迹,充分领悟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谷文昌精神。

    12月1日上午,同学们前往红旗渠青年洞参观,实地体验走千里“水长城”。红旗渠的修建历时近十年,林州人民靠着一双手,一把锤,一根钎,削平了 1250 座山头,架设了 151 座渡槽,开凿了 211 个隧洞,挖砌土石达 2225 万立方米。沿途悬崖林立,峭壁丛生,大家一路抵达青年洞,从实践中切实体会到了林县人民十年的心血与砥砺孕育形成“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深刻领会了“实干兴邦”的箴言的意义。抵达青年洞后,全体学生合唱《团结就是力量》,致敬震撼人心的红旗渠精神。

    12月1日下午,全体人员赴红旗渠纪念馆参观学习。红旗渠纪念馆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传播红旗渠精神,全面反映红旗渠建设历史的专题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仿佛置身于林县人民建设红旗渠的场景之中,深刻体会到了林县人民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和共产党员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参观学习,大家认识到青年一代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将红旗渠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

    返校后,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总结交流红旗渠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精神价值。

    红旗渠,承载历史,见证梦想,昭示未来,林县人民把中国道路、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镌刻在了红旗渠的丰碑之上,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在此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同学们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期待催人奋进,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