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安保能力建设和铁路警务人才培养合作,10月15日至18日,以陈东升书记为团长的我院代表团一行六人应邀访问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内务部高度重视代表团的到访,内务部公共交通安全保卫局第一副局长希季拉里耶夫和我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刘同平参赞等全程陪同代表团在塔什干市的各项访问活动。
代表团先后访问考察了乌兹别克斯坦内务部警察学院、乌兹别克斯坦内务部公共交通安全保卫局、撒马尔罕州内务局公共交通安全保卫局、塔什干中心火车站、国际机场、高铁、地铁等,并拜会了中国驻乌大使。与乌方在警务交流、校际合作、交通运输警察培训、铁路反恐研究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磋商,达成诸多共识,取得丰硕成果。铁路公安局人事训练处刘英钧处长和我院科研处、警官培训中心、轨道交通安全保卫系、治安学系负责同志陪同出访。

乌兹别克斯坦内务部警察学院是目前中亚地区国家中历史悠久、规模最大的警察学院,是全国内务系统的教学和科研中心。在乌兹别克斯坦内务部警察学院,双方进行了热切交流,内务部警察学院第一副院长伊利斯别科夫先生介绍了乌警院的历史、教研室设置、师资力量、教育理念、招生就业和对外合作等情况,表示十分期待和我院开展合作,提出和我院签署合作备忘录。陈书记对乌方的热情接待表示诚挚感谢,在介绍了我院基本情况、发展定位、办学特色和服务面向后,积极回应了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的建议,表示将尽快落实双方合作事项,尤其在警察专业人才培养、专家交流、警察培训以及公共安全智库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合作。会谈后,代表团参观了乌警院校史馆、心理疏导室、学员宿舍、训练场等教学培训设施。
代表团访问考察乌兹别克斯坦内务部公共交通安全保卫局时,公共交通安全保卫局局长玛夫利亚诺夫以及刑侦处、治安处、打击恐怖与极端主义处、预防犯罪处等部门负责人同代表团一行进行了会谈交流。玛夫利亚诺夫局长介绍了乌兹别克斯坦内务部与我国公安部的良好合作交流、我国对乌方的铁路援建情况以及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局的历史发展、机构设置和主要职能,尤其是铁路和航空安全运输面临的现实情况等,表达了到我院参加培训的强烈意愿,表示要积极学习我方交通安保的先进做法、典型经验以及在车站、机场、地铁等安保和侦查破案中运用的先进技术。陈书记介绍了我院外警培训情况、专业拓展情况和建设交通运输警察学院的发展前景,认为新时期中乌两国面临相似的国情和警情,对打造交通运输安全共同体提出更高的要求,双方合作空间广阔,合作前景美好,表示我院将在公安部领导下,推动乌方参训交流等工作的落实,并诚邀玛夫利亚诺夫局长等来中国参加我院即将承办的“交通运输安全与执法合作国际讲坛”。刘英钧处长介绍了中国铁路警察的情况。在乌期间,陈书记还与刘同平警务参赞达成共识,同乌内务部国合局达成意向,积极促成乌方明年派员到我院参训交流。


随后,在玛夫利亚诺夫局长的陪同下,代表团一行参观考察了塔什干中心火车站、塔什干国际机场等交通运输场所的安保情况,就交通运输场所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警力配置、视频监控与指挥、危险品安全检查、常发治安问题处置等进行了交流。

在乌期间,代表团还应邀考察访问了撒马尔罕州内务局公共交通安全保卫局。撒马尔罕市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地处古丝绸之路的要冲,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城市,社会治安防控颇具特色。代表团实地考察塔什干到撒马尔罕的铁路运营安保情况以及撒马尔罕市区域治安防控情况,撒马尔罕州内务局副局长祖拜杜拉耶夫全程陪同代表团在撒马尔罕市的警务考察活动。
访问期间,我院代表团与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的两位中方专家进行了座谈交流。两位专家高度评价了我院以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警察交流培训合作为切入点加强沿线国家铁路警务国际合作的做法,建议我院以促进上合组织成员国铁路安全与反恐培训交流合作为突破口,充实完善上合组织成员国反恐怖合作的内容与形式,为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作用的发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双方达成了在地区铁路安全与反恐国际合作研究方面加强合作的初步意向。
10月18日下午,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姜岩同志在使馆会见代表团一行。姜岩大使代表使馆欢迎代表团一行,她阐明了中乌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近年来双边合作成果,要求刘同平警务参赞配合我院深化、夯实访问成果,希望我院积极承担铁路安全执法的培训工作,为促进中乌深入合作贡献力量。陈书记感谢使馆的大力支持,介绍了我院的发展思路和访问成果,表示将尽快落实使馆指示和乌方要求,推动各项合作取得扎实成效,为促进中乌警务执法合作搭建有益平台、做出铁警贡献。

本次出访代表团与乌兹别克斯坦内务部公共交通安全保卫局、警察学院以及我国驻乌有关机构等单位达成了公共交通运输安保警务培训、警务交流互访、校际合作、强化反恐防范研究等若干合作意向,并有望明年全面落实。出访进一步加深了我院与乌警务管理部门和警察院校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强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办学路径,对拓展我院外警培训的广度和深度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并为开展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校际间交流合作和国际警务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