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我院举办赴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学习实践教师成果汇报交流会

    发布时间:2018-05-31 发布者: 浏览次数:

      为充分展示院所合作、尤其是“3+3”人才合作培养模式成果,加强互动交流,释放教师创新活力,激发教师创业激情,进一步提升学院师资队伍水平,助力“交通运输警察大学”梦想实现,5月 29日下午在实验楼七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了我院教师赴无锡公安部交通所学习实践成果汇报交流会,全体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吕萍副院长主持,管曙光院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吕萍副院长首先介绍了我院师资队伍状况及面临的问题,回顾了我院与无锡交通所开展院所合作的简要过程,指出教师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和灵魂,师资队伍建设和师资水平直接决定了学校办学水平,更维系着学校的发展和未来,目前学院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难以突破的瓶颈,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师资的紧缺以及每一位教师的自我突破,为改变这一状况,学院采取了一系列的强有力措施,接力培养青年教师。其中,与无锡交通所开展的“3+3”人才合作培养的院所合作,是师资培养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一年来六位教师满满的收获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接着,刘辉、廖鹰、谷学汇、庄海燕、李哲五位赴无锡公安部交通所学习实践的教师逐一做了简短而又精彩的发言,汇报了他们在交通所半年来的学习实践与收获,分享了各自的学习心得与体会,汇报会反映效果非常好。

        来自图像与网络侦查系的刘辉博士被安排到交通所研究六部(信息技术部和交通管理大数据中心)学习实践,合作导师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许卉莹研究员。刘博士首先代表赴交通所学习实践的教师感谢学院搭建的交流平台和给与的汇报机会,感谢学院党委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他以大交通专业构建为题畅谈了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从交通大部制改革、公安体制改革,目前各高校开展交通管理工程的现状、大数据时代构建大交通警察教育体系需要开设的专业课程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并汇报了自己教科研方面的收获,对未来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规划、设想和建议。

        来自刑事科学技术系的廖鹰博士被安排到交通所一部(交通事故鉴定中心)学习实践。合作导师龚标主任是国内交通事故鉴定领域的首席研究员,国内多类交通事故相关标准的起草者及制修订者。廖博士主要从思维转变、视野拓展的角度汇报了自己的学习收获。她说,在无锡交通所所半年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转变了思维,拓展了视野。交通所集成式的研究思维,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将不同领域的专业技术整合的思路,还可以将同一领域的不同研究方法集成运用,极大地拓展了研究思维的宽度与维度。这对我院课程改革和科学研究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启发和促进。

      来自图像与网络侦查系的谷学汇博士被安排在交通所五部(交通执法装备技术研究部)学习实践,合作导师是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违法行为视频取证技术规范等国标、部标起草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姜良维研究员。谷博士从跟随交通所同事到海康威视、大华等知名企业调研的切身感受谈起,通过围绕卡口图像的车辆识别、驾驶员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等现实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基本掌握了智能视频技术的研发流程,特别是深度学习相关技术流程,了解了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为自己申报国家青年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已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编写《视频图像处理与检验》教材,申请开设视频运动目标检测课程等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自图像与网络侦查系的庄海燕老师被安排到交通所六部(信息技术部)学习实践,合作导师是六部副主任许卉莹研究员和大数据组方艾芬主任。庄老师从个人对在交通所生活环境的态度变化谈起,从最初的不适应到适应,再到积极主动去融入,短短半年真切感受到了交通所的快节奏,规范高效的管理,锐意创新、精诚协作的团队意识,一丝不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在此氛围感染下,她本人也迅速找到了研究的切入点,明确了自身定位,积极投入到大数据技术的研发之中,开发了《公安数据分析》课程,撰写了论文,收获非常丰富。

      来自铁路警务系的李哲老师被安排到交通所四部(交通控制技术研究部)学习实践,合作导师是苑雷研究员和王建强主任。李老师从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和自身研究的切入点急需明确的双需求谈起,从对道路交通组织优化的理论学习,到全过程参与《新天地周边路网交通组织》《行人交通组织管理研究》等的实地调研论证,短短六个月,不仅收获了知识、技能和友谊,感受了交通所的真诚、关爱与支持,更是被他们对事业的热爱、执着与追求所感动,自身境界得到净化和提升。

        在听取五位教师的精彩汇报和吕萍副院长的简要点评之后,管曙光院长做了重要讲话。他首先对汇报会的内容和六位老师的学习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指出,近年来学院在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凝练和凸显特色,加快新设专业的建设发展,实现传统专业的转型升级,做好水域、航空等新的专业领域的深度探索研究之时,更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六位教师在交通所半年的学习实践中,围绕学院需求,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做好规划。既着眼长远,又脚踏实地,瞄准科研前沿,敢于担当、勇于进取,既收获了知识和技能,又更新了理念和思维,拓展了思路和视野,提升了教学科研和服务实战能力,相信他们的收获在今后的教学科研中绽放出更加可预见的成果。

    吕萍副院长主持会议

        管院长强调,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人才资源尤为宝贵和重要。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未来。作为新晋本科院校,实现学院创新发展,弯道超车需要人才;实现学院提质增速、加快内涵建设,需要人才;提升学院办学层次,实现发展目标和梦想,更是离不开人才。在百舸争流、时不我待的今天,只有汇聚英才,培育英才,学院发展才有潜力和支撑。下一步学院将在固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持续加大横向合作,充分利用好“3+3”人才合作培养这个平台,选派更多优秀青年教师继续学习深造,产出更多优秀成果,不断推动学院内涵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最后,管院长向全体教师提出两点希望和要求:一是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 四句话、十六字的总要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和自身素质,强化警察身份和教师身份的双重意识和双重身份认同,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坚持“四个统一”,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在教学科研中把握好方向。二是要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切实做好个人职业规划,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要结合所学专业、研究方向、岗位工作、培养目标,要有战略眼光,积极参与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的规划,要充分把握好机遇,利用好校内外两种资源,拓展思路和视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找到个人发展和单位发展的结合点,找准自身学术研究的结合点、突破点和爆发点,勇于探索和创新,既要完善厚植我们的传统优势专业,又要发展和强化新的专业方向和研究领域,不断强化和提升自身素养,产出更多优秀成果,丰富学院内涵建设,提升学院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