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钢轨间的花样青春

【来源:铁道警察学院 | 发布日期:2020-11-11 】

70年栉风沐雨,70年薪火相传,70年砥砺耕耘......眨眼间,铁道警察学院即将迎来70周年校庆。自1950年建校以来,铁警校友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一部又一部的英雄篇章,下面请跟着小编的步伐,一起回顾这些校友的从警风采,以及他们对母校的深切怀念。

高加伟,男,汉族,1977年7月出生,吉林省蛟河市人,1998年9月至2000年8月在铁道部郑州人民警察学校学习。现任沈阳铁路公安局吉林公安处蛟河车站派出所副所长、二级警长,三级警督警衔。2000年参警至今,高加伟扎根基层沿线,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开展线路治安整治,攻克牲畜上线治安顽疾,确保了线路安全畅通,维护了沿线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参警以来先后荣获嘉奖6次、个人三等功1次。

钢轨间的花样青春

——记蛟河所副所长高加伟

黄泥河警务区,隶属吉林公安处蛟河所,是全处管线最长、跨度最大、治安环境最复杂的警务区之一。由于地处偏远,通勤不便,这里的民警需要常年吃住在警务区。2009年,参警九年的高加伟被任命为警务区警长。此后6年,他的足迹遍布辖区60公里铁路沿线,他的故事在15个村屯的2700多户村民中口口相传。在孤独和寂寞的陪伴中,逝去的,是他的花样青春,留下的,是铁路运输和沿线百姓的安全。

治理“畜患”的组合拳

黄泥河是吉林省延边州牲畜饲养繁殖基地,铁路沿线散放牲畜非常普遍。进入冬季后,警务区就变成了“景区”:沿线好风光,遍地是牛羊。说来也怪,将牲畜栓起来它就是不进食,村民们只好将牲畜散放养殖。由于线路两侧放养牲畜的大户人家较多,为了将两家的牲畜分开,村民以铁路为界,“画地为牢,互不侵犯”。一次,一村民赶羊横越线路,不曾想羊群被线路两侧肥美的绿草吸引,怎么也不肯下来。突然,汽笛长嘶,一列火车呼啸着冲入羊群,180多只羊、12万人民币顷刻间化为乌有。黄泥河警务区从此“挂上了号”,成为全局重点整治区段。这起事故不仅给铁路运输和事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更让高加伟陷入了的深深的思索。如何牵住牛鼻子,拴住羊犄角,就成了他日思夜想的一块心病。在实践摸索中,高加伟逐渐形成了一套治理“畜患”的组合拳。第一招:开展政策宣讲,利用村委会的大喇叭和走访牲畜户的机会,给村民讲政策、算经济账,牲畜上线不仅危及铁路运输安全,还可能因为违反法律法规被处罚;同时牲畜被撞也会对村民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第二招:同村民、镇政府建立联动关系,把铁路护路工作纳入“平安乡村”考核中,发挥政府护路职能,引起村民重视。第三招:强化对开放线路的封闭,高加伟积极联系铁路部门出料,组织民警、牲畜户,用刺线封闭牲畜上线的重点区段,有力扭转了沿线牲畜上线“多点开花”的被动局面。

心驰不带兵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高加伟刚接手黄泥河警务区时,用“一庭春雨、满架秋风”来形容一点不为过。为了给民警和护路队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他把精力首先投入到警务区的环境改造。6年间,警务区院前种上了柳树,后院开垦出菜地,屋梁上挂起了健身沙袋,墙壁粉刷得一尘不染。朴素整洁的环境让民警们渐渐地有了家的感觉。条件得到了改善,在管理上,高加伟更是一点也不含糊。“不管你什么时候来,警务区都这个样,我们从不怕领导检查,相反我们希望领导来检查并提出问题。”民警于春来自豪地说。警务区有一套完备的制度,涉及工作流程、值班值宿、备品管理等十多个方面,民警们按章办事,让警务区各项工作井井有条。除了改善环境、规范制度外,亲情的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警务区,这样的一件事让大家记忆犹新……

协警辛井春家庭生活极其困难,妻子常年卧病在床,孩子在外地上大学,养家糊口的重担就落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6月的一天,高加伟发现他精神萎靡,便主动找他谈话询问缘由。这一问不要紧,辛井春的眼泪和着辛酸一并抖落了出来。原来,他的妻子在两天前病逝了,可他连出殡的钱都拿不出来。高加伟二话没说从卡里取出3000元钱交给了辛井春,接着又联系殡仪馆出车出人,全程操办下来。而后,高加伟又帮助辛井春申领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帮助他度过了难关。“不管怎么行,他是我的兵。”质朴的话语道出了高加伟带兵的一腔真情。

心系百姓

“活儿虽然累点,但心里踏实!有时候多走走、多看看就能防止不少事故,我凭我的良心干活儿,对得起领导,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沿线的老百姓。”

黄泥河冬季雪大,积雪没膝是常有的事儿。有一年冬天,零下40多度的深夜里,黄泥河站职工在站区发现了一具“尸体”。高加伟第一个赶到了现场,只见一个头发蓬乱的老人裹着一身破棉大衣趴在线路上一动不动,隐约能听到老人的呻吟声。“快来搭把手,他还活着!”高加伟迅速将老人翻过身来,一把一尺长的冰柱似寒剑一样挂在老人的脸上,戳得人心生疼。如果再晚来一会,老人就会被活生生地冻死。高加伟把老人抬回警务区,熬上一壶热气腾腾的姜汤喂他喝了下去,老人这才睁开了眼。原来,老人因与儿女发生争执,一气之下离开了家。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又冷又饿的他实在撑不住了,倒在线路上。得知是高加伟救了自己的父亲,老人的一双儿女专程来到警务区送上了一封烫红的感谢信。

2019年3月,黄松甸责任区管内一天接连发生两起列车玻璃被击打案件。作为主管案件的副所长,高加伟带领民警迅速出警,只用12小时就将嫌疑人王传玉查获。工作中,高加伟得知该人被精神病鉴定机构鉴定患有严重精神疾病,依法对其免于处罚。但是高加伟在之后的一年中多次到王传玉家开展回访教育,并了解到,由于其家庭贫穷,王传玉家没有钱对她进行医治,致使王传玉的病情加重。高加伟积极联系村委会和镇政府民政部门,经过不懈努力,在2020年初为王传玉办理了低保证,顺利将王传玉送到精神病院进行医治。2020年8月,高加伟在对其回访中发现王传玉家的院子被洪水冲毁。为了修复院子,高加伟多次找到地方和铁路有关部门,申请到一万元的困难补助金,对其院子进行了及时修补。一次次的帮助让王传玉的父母大而感动,主动承担起自家附近线路的治安“协管员”。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让高加伟赢得了沿线群众信任,很多曾经的“重点人”,成了热心铁路治安管理的“志愿者”。

“爸爸是英雄”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总有一些人会将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挂在胸前并为之努力奋斗,然而,他们为之付出的牺牲却鲜为人知,个中甘苦,如人饮水。

在黄泥河警务区工作的六年里,高加伟陪伴妻子和孩子的时间加在一起也不到一年。有时到家匆匆换完衣服就要返回警务区。看着别人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妻子和孩子也曾有过抱怨,但更多的,是普天下所有警嫂的那份理解和包容。

这一天,高加伟的妻子带着儿子来到警务区看他,板凳还没捂热乎,高加伟就接到立即前往大连执行任务的通知,妻子嗫嚅着:“你们执行任务让带家属不?”这不经意的一句话道出了警嫂的不易。换掉来不及洗去泥巴的警裤,双手磨出的老茧粗糙地刮花了棉T恤,妻子帮着打理行装,这样的场面,匆忙、混乱,让人心酸。

后来由于工作调动,高加伟返回派出所驻地蛟河,离家近了,但是陪伴家人的时间却并没有增加,治安、交管、内保等等很多工作又压在高加伟的肩头、占据了高加伟的心头。

高加伟的儿子八九岁的时候,一次到单位找爸爸,派出所同事指着高加伟儿子手里的超人玩偶问,你爸和超人谁厉害?“超人厉害,可爸爸也是个英雄,警察都是英雄。”儿子摆弄手里的玩偶,头也不抬地说,稚嫩的小脸上流露出的是荣耀和自豪。现在,儿子已经长大了,再不会说这样的话,但这句话象征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一直激励着高加伟踏实工作,奉献“青春”。

郑州警察学院版权所有  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31号 豫ICP备050129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