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善用数据揭开谜底的铁警工匠——访我院11届校友景旭杰

【来源:铁道警察学院新闻中心 | 发布日期:2020-07-07 】

七十年的风雨兼程

七十年的砥砺前行

铁道警察学院辉煌的发展历程

离不开每一位

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优秀校友

今天

请跟着小编一起聆听

这位善用数据揭开谜底的铁警工匠

景旭杰

向我们讲述的铁警故事

景旭杰,铁道警察学院2011届毕业生,现任太原铁路公安局刑事犯罪侦查处警务技术四级主管,代理副处长。

景旭杰从警以来共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9次、个人嘉奖8次,入选公安部刑侦情报人才库、铁路公安局刑侦优秀人才库;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铁路公安机关刑侦专家”、“全国情报研判专家”、“全警实战大练兵标兵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此外,2018年11月在太原铁路公安局揭牌的“景旭杰情报研判室”是全国铁路公安系统唯一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情报研判中心。

D0FB

 

2011年6月,毕业后的景旭杰凭借自己优秀的专业特长在公安机关财务部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转战到派出所当内勤民警,正式开启了与数字打交道的干警生活。“没有基层的那段成长磨炼,我也不会有今天的这份荣誉。”景旭杰这样感慨他入警后的工作经历。

B92C

 

工作之余,他不断地自学钻研电脑、通信、网络等电子设备的技术。不管是派出所里的硬盘、监控出现故障,还是隔壁小店的手机、电脑出现问题,他都义不容辞地给予帮助。此外,由景旭杰研究开发、反复试验的“数据报表+考勤统计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数据上不仅做到了精确,还使工作时间从5个小时缩减到了5分钟,受到了铁路公安处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并在全处推广使用。对于这些荣誉,景旭杰总是谦虚地回应:“这都是些发挥一技之长的事,算不上什么丰功伟绩。”


 

探索深奥莫测的案件谜题,揭露鲜为人知的犯罪真相。极具挑战性的刑侦工作吸引着每个民警,在乘警支队工作的景旭杰也毫不例外,他一心投入到列车反扒的工作中。“只要能让我干刑侦,什么活我都乐意做。”

114A4

面对与派出所截然不同的执法环境,他积极地研究新方法、探索新体制,竭尽全力维护列车的治安秩序。列车上旅客人流复杂、车厢空间狭小,工作环境十分复杂,景旭杰常常得趁着休息时间,穿上便装在列车中“潜伏”,一但发现有偷盗手机、钱包等犯罪行为,当即取证并且打击,为旅客挽回损失。“我忘不了那些旅客在火车上丢失财物时伤心的脸,我就是要做到经我手的职业化流窜犯罪破案率达到百分之百。” 景旭杰一直以此鞭策着自己,坚持不懈地做好每项工作。他突出的打击列车现场犯罪事迹,在铁路公安处传为佳话,受到了领导、同事和周围群众的一致好评。

景旭杰带头建立的情报资料数据库,把铁路公安已有和新掌握的数据进行整合,提高了案件研判的准确性,增强了铁路公安的区域性联动。

“我记得刚开始的情报资料是一本厚厚的册子,信息大多都已过时,打击犯罪活动收效甚微。当时我就抱着尝试的心态,把大同铁路公安处已有的数据进行整理,建立一个小的数据库,没想到打击犯罪活动的成效大大提高。”景旭杰表示,情报资料数据库在各地铁路公安处的普及,不仅能够准确有效地对列车盗窃类违法犯罪活动进行点对点的打击,而且对于走私、拐卖、运输毒品等其他违法犯罪的打击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C3E3

由他带领的铁鹰小分队,连续两年在全路铁鹰行动中,获得了破案数量第一的好成绩。

2018年11月28日,以景旭杰名字命名的“景旭杰情报研判室”在太原铁路公安局成立。他和团队常常以办公室为阵地,以案发现场为战场,通过网络数据的筛查,对案情进行细致地研判和分析。

“正是因为有了大量的数据和情报,我们在面对一些疑难案件的时候才会有信心,才可能在破案数量上实现由0到1的突破。”景旭杰再次向我们强调了用数据进行情报研判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作为线上的‘云捕’公安,我们更应该掌握和利用好网络,真正造福于人民。”

一身藏蓝伴青春,最美芳华献警营。从“初出茅庐”到“百炼成钢”,景旭杰用匠心打磨着藏蓝的青春、修饰着理想的信念,成为了铁路公安工作中当之无愧的铁警工匠。

回顾过往的工作经历,景旭杰师兄告诉我们:“不管是智慧警务,还是其他工作,我们只有精益求精、积极创新,不停地去学习、不断地进行充电,这样才能不被淘汰。”同时,景旭杰师兄也希望在公安信息化的战场上,能与更多的师弟师妹在科技的战场上并肩作战,努力提升刑侦信息化的作战能力。

D7EB

在铁道警察学院建校70周年之际,景旭杰向母校表示由衷的祝福和感恩。

“感谢母校对我的栽培和支持,我定会再接再厉,为母校继续争光,为平安铁路建设保驾护航。在此我也祝愿铁道警察学院能够为铁路公安系统输出更多优秀人才,创造伟大时代的新辉煌,让我们的铁警学子遍布中华大地,让铁警精神传扬四海。”

郑州警察学院版权所有  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31号 豫ICP备050129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