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叙述了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要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这种认识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依然相当有借鉴意义。可能你觉得,这些陈年往事已作古,但你不知道的是,有这样一位老师,他就在我们的身边,他的求学经历足以让我们称为“当代宋濂”,他就是陈东方老师。
陈东方,河南固始人,现为铁道警察学院公安管理系讲师,学院遴选的第一批硕士生指导老师,警察廉政研究中心主任。陈老师自担任讲师以来承担了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领导科学概论、公安管理学、警察廉政学、警察公共关系、管理心理学、警察管理平台课教学任务,年均教学工作量200多课时。被评为2008——2009学年优秀教师,2013年获得河南省教育厅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

陈老师自担任讲师以来在国内外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10篇全英文,2篇发表于《人民公安报》;主持、参与立项课题20项,已结项19项,其中主持厅局级4项,第一参与省部级1项,其中获得厅局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副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2部,共计14万字;主编沈阳铁路局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读本1本,共计4万字。
求学是一个不断攀登的过程,也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的过程。爱因斯坦说:“求学犹植树,春天开花朵,秋天结果实。”而对于一个已经参加工作、自食其力的青年,坚持求学深造,必然要放弃安逸的生活,甚至是工作机会。陈老师家境并不优越,当初,在做出考研决定时,家里人很是反对。陈老师下了很大功夫说服家人,同时以破釜沉舟的信念坚定考研。因为家里没有办法提供很大的支持,陈老师就一边跑业务,一边学习,工作之余抽出一切可能的时间拼命学习。为了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学习,陈老师经常带着被子去郑州大学的长明灯教室,没有工作的时候,几乎不出教室。韩非子说:“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陈老师在求学路上展现出令人钦佩的坚毅品质:郑州冬天的早晨,气温零下,陈老师一大早就和研友一起冒着严寒,读背英语,等待图书馆开门;夏天酷暑难耐,没有空调和电扇,陈老师虽然汗流浃背但依然全神贯注备考,达到忘我境界,可谓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每当自己想要放弃,陈老师就会想起蒲松龄的名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这样半工半读、近乎疯魔的状态下,陈老师成为当年郑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录取的11个硕士研究生中唯一一位自考生。
对英语的学习,陈老师反复强调: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碎片化学习。古人曾有“三上”读书法,而这种方法对英语学习者来说依然受用。在考研期间,床头、墙上、家具上甚至厕所里,随处可见英语单词,手不离卷,把英语单词融入生活。新概念教材作为英语学习者的必读课本,也被老师大段篇幅、逐字逐句的标上了注解,帮助记忆和理解。往往一个单词就能拓展出很多相关知识点,形成网络,串联学习。搬家的时候很多书都遗失了,但四本新概念英语老师一直留存,至今保存在书柜里,奉为良师益友。口语和听力虽然比重不高,但绝对不能忽视。直到现在上课,陈老师嘴里仍会时不时条件反射般蹦出几句英语,让学生们叹服老师扎实的英语功底。
英语只是一方面,专业课的学习也不容忽视。陈老师告诉我们,定时定量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勤做读书笔记是学好专业课的重要方法。对照考研攻博的大纲和指定参考书目,列出标题,针对题型,培养自己在某门专业课上的核心竞争力。按照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对一门学科做到提纲挈领,掌握规律。
博士毕业后,陈老师积极投身于教学工作,反哺我院高等教育事业,以知识为载体,结合教学实践,传承学问之道。总的教学风格是:课前,全面、系统地备课;课堂,生动、激情地授课;课后,积极、主动地温课。陈老师出身农村,但家教甚严,父亲17岁便是乡村教师,一直到60岁才退休。因此,陈老师深受父亲熏陶,深爱着自己的职业。他说:想要分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先有一缸水。不忘初心,终身学习,永不放弃,求知若渴,育德树人是陈老师的生动写照。陈老师积极筹划和组建公安管理系读书会,并成功举办首次读书汇报会。在读书会基础上,成立科研小组、考研小组、辩论小组、反腐倡廉小组,做好教育公共服务,发挥专业特长,紧跟学院学风建设大方向,鼓励学生们通过自身努力去往更高的平台进修。他说:“我走过的,是一条漫长也艰辛的求学之路,但我希望我的学生可以少走弯路,充分利用学院资源和平台,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陈老师就像航道中的灯塔,发光发热,照亮迷茫学子的求学之路,指引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勇攀知识的高峰。
陈老师,请您放心,您的道路,一定后继有人!我们定不负韶光,立雪程门锥刺股;常修厚德,题名雁塔志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