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下午,我院在学术报告厅举办纪念建校64周年暨升本1周年首场主题学术报告会。学院党委书记闫继忠研究员、院长郝宏奎教授、副院长管曙光教授分别就学院的办学思路、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等问题做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副院长陈济鹏教授主持。杨国强副书记、江宜怀副院长、李冠一院长助理、王哲院长助理及全体干部教师参加报告会。
闫继忠研究员作了题为“创新办学思路,加快新型公安本科院校建设”的报告。他指出,公安院校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政治建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质量提升为核心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发展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公安人才。学院开展本科办学工作以来,对各方面工作进行了全面探索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总结、探讨,深化改革创新,要尽快完成从“新建”本科院校到“新型”本科院校的全面转型,持续提升学院改革发展六个方面的“内驱力”,实现办学质量的实质性提高。一是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持续提升服务公安工作的能力;二是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打造务实、高效、廉洁的干部队伍;三是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四是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服务公安工作的“智囊团”;五是进一步加强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六是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形成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要逐渐由特色办学向办学特色和办特色学校发展,实现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使学院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和新跨越。
郝宏奎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公安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公安学科专业建设重点”。他认为,公安学和公安技术学两个公安一级学科的设置开启了公安学科建设的新时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相关决定为解决制约公安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提供了宏观政策依据和支持;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确立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解决制约公安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提供了具体政策依据和支持,标志着公安高等教育进入了黄金时代。因此,我们需要把握时机,加快发展。他分析了公安学、公安技术学学科建设推进的内容,并以侦查学学科建设为例,提出了两个公安学科需要重点建设的六个方面,即,全面加强学术骨干队伍建设,系统深入开展三个层次的基础理论研究,切实加强应用研究,积极开展法治研究,推进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强对学科所属研究方向的研究;并从推进公安专业建设结构调整最优化、校局共建机制化、课程建设实战化、教学秩序组织管理规范化、学生实习活动安排正规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多样化、双师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化以及学历教育在职培训一体化等8个方面阐述了公安类专业建设的着力点。郝宏奎教授还提出了对学院建设5年目标、学院发展远景目标与学院2015年工作目标的认识,并分享了对调整学院办学理念的独到见解。
管曙光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实施六个优化,推进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基于高等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以及我院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管曙光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角度阐述了对下一步修订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提出了“六个优化”,即,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优化学时学分体系、优化课程体系、优化授课和考核方式、优化实践教学模式、优化素质拓展(第二课堂)教学。他提出了我院优化课程体系的思路,即,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警察职业(专业)能力为核心,优化课程设置,加快课程开发,丰富课程资源,倡导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并提出了优化课程体系的原则,即,突出“三个特色”(公安特色、铁路特色、实践特色)、 加强“四个培养”(职业素养、专业能力、警务技能、综合素质), 注重“五个导向”(实战导向、需求导向、过程导向、问题导向、经典导向)。他指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举全院之力,从全方位全过程进行构建,希望全体干部教师共同研究论证,发表意见。
陈济鹏教授在主持报告会时指出,三位院领导纵观全局,高屋建瓴,紧密结合职业教育发展和公安教育训练改革趋势,就我院的办学思路与发展方向、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等进行了深刻剖析与阐述,为学院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出了工作重点,描绘了美好愿景。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所作的专题报告,牢牢把握学院的发展规划与整体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担当起铁路公安高等教育的重任,打造过硬队伍,创造一流业绩,全面推进合格本科院校建设,努力打造铁路公安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的“龙头”和“高地”,将学院建成基础设施完备、专业优势凸显、铁路特色鲜明、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安高等院校。

陈济鹏教授主持报告会

闫继忠研究员作题为“创新办学思路,加快新型公安本科院校建设”的报告

郝宏奎教授作题为“公安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公安学科专业建设重点”的报告

管曙光教授作题为“实施六个优化,推进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