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校庆专题 > 正文

@所有铁路公安,铁警70岁啦!

【来源: | 发布日期:2021-05-13 】

她是公安部直属、我国唯一一所培养铁路公安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

她为全国政法公安战线特别是铁路公安队伍培养和输送4万余名各级领导、业务骨干和专业人才,先后培训在职民警近2万人,被誉为“铁道卫士的摇篮”。

12月3日,铁道警察学院即将迎来建校70华诞。

70载风云变迁,铁道警察学院始终与共和国命运紧密相连,与公安工作同频共振,与铁路事业同舟共济,与公安教育风雨同行。

70年弦歌不辍,一代代铁警人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政治建校、依法治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秉承“至诚至公,敏学笃行”的校训,弘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主动服务公安工作大局。




“铁”的担当精神赓续传承


七十载筚路蓝缕,始终与共和国铁路事业发展同行

大国崛起、国之重器。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铁路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始终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

翻阅史册波澜,新中国的铁路事业发展何其壮哉,“钢铁巨龙”挺进青藏高原,高铁建设从“零”起步,如今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铁路密织成网,高铁贴地飞驰。

从“追赶”到“引领”,一个又一个建设奇迹的背后,有一代代铁路公安人的无悔付出、辛勤坚守,而一代代铁路公安英才的培育,绕不开这样一个名字——铁道警察学院。



数次分合迁转,历经半个多世纪矢志不移,铁道警察学院始终立足铁路、服务铁路,伴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和兴旺不断进步成长。

战争硝烟里走来,护天堑通途,这是一部与共和国铁路事业一同成长发展的历史——

70年前,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共和国建设百废待兴。1950年2月28日,就在新中国万里铁道线急需公安专门人才之际,铁道警察学院的前身——铁道部公安干部学校获批在京创立。


从北京干面胡同一路走来,从首期300余名来自全国铁路公安机关民警接受专业培训开始,共和国历史上拥有了一所以培养铁路民警、保卫铁路安全为职责的专门学校。

至此,无论机制体制如何变革,无论铁路事业如何发展,铁路公安教育始终有她深深耕耘。

五次迁易校址、数次变更校名,这是一部历经磨难、愈挫弥坚的历史——

服务公安事业、护航铁路发展,一代代铁警人铁肩担道义、铁血书丹心,始终以“铁”的精神为荣,以“铁”的担当为傲,这骨子里的精气神来自铁道警察学院历经磨难、愈挫弥坚的办学之路。

从1950年至1976年,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五迁校址,数次变更校名,从北京先后辗转沈阳、上海、西安、唐山。无论办学条件如何艰苦,无论教学压力如何巨大,学校始终百折不挠,坚持办学质量,为铁路公安源源不断输送人才。


唐山大地震中重生,这是一部铁警精神凝聚升华的历史——

很难有一所学校,在发展历程中有如此多的血和泪。1976年唐山大地震,学校一夜间损毁严重。

凤凰涅槃,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80年,学校迁建郑州,血脉得以延续和传承,为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不惧坎坷、坚韧不拔,成为历代铁警人为之骄傲的精神源泉。

2000年,学校由铁道部划归公安部管理,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已改制为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组建铁道警察学院,学校进入本科教育行列。

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次次刻骨铭心的蜕变,全体铁警人不断改写历史、重铸辉煌,一次又一次地让顽强拼搏的铁警精神凝聚升华。

图片
以政治建校、立德树人为先
图片

忠诚育警的前沿,打造铁路公安队伍建设的“前哨”

光辉历史,忠诚铸就。旗帜引领,奋勇前行。

对党忠诚是公安队伍代代相传的政治基因,是融入血脉的人民警察之魂。铁道警察学院始终将忠诚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

“铁道警察学院始终是忠诚育警的前沿,是铁路公安队伍建设的‘前哨’。”铁道警察学院党委书记赵炳军表示,公安教育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公安教育工作的绝对领导、全面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公安姓党”的根本政治属性,严格按照国家的政治要求培养人才,确保一切办学活动符合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坚定政治方向是灵魂,政治建警政治建校走深走实——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突出党委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落实好把关定向职能,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四位一体”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制定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形成“党委把关定向、党政齐抓共管、处室各负其责、系部贯彻实施”的工作机制。

加强学习实践是核心,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入脑入心——

坚持思想武装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思政工作与实战教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强学习锻炼的理论深度、实践力度和情感温度;

坚持领导带头,建立校党委定期推荐学习材料机制,落实基层党支部每周两次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切实加强思想武装,打牢政治建设的理论基础;

充分利用河南本地的红色资源,实施常态化轮训机制,使广大师生在实地考察、亲身实践中受到深刻教育和洗礼。

强化纪律建设是基础,推动从严管党治警不断深入——

始终把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管党治党的治本之策,通过加强纪律建设增强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强化“双重身份”认同,树立政德师德“高线”,划清警规警纪“底线”,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推动干部教师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加强校内阵地和人员管理,始终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


坚持立德树人是根本,培育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通过扎实推进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发挥思政课“主渠道”和日常思政教育“主阵地”作用,着力构建符合公安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加强学习能力培养,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教育学生自觉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加强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积极承担国家大型活动安保任务等,激发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加强日常养成教育,坚持把教育与养成相结合,通过建立完善“学分+警务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警务化管理,与公安部铁路公安局联合继续办好拟录用人员入警前职业教育培训等,切实增强育人实效。

图片
英才培育紧盯警务实战需求
图片

铁道卫士的摇篮,构建铁路公安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这里走出过以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雷宏、沈战东,二级英雄模范房崇忠、易长庚、杜海平以及“90后最美学警”李博亚为代表的英模校友群体,他们的英勇事迹始终激励着后来学子。在各类抢险救灾、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中,学校师生始终积极参与、奋勇前行。

“紧盯警务实战需求,不断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培养模式,培养更多铁路公安特色人才。”铁道警察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管曙光表示,公安院校是培养公安专门人才的主要阵地,是提升公安队伍战斗力的重要源头,必须深入贯彻党中央和部党委的战略部署,遵循高等教育和公安院校的发展规律,突出抓好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在服务公安实战中获得持续发展的力量。


特别是2013年学校升本以来,获批多个国家级、省部级一流专业,多次获得省部级教学大赛、教学成果和科学研究奖,获批多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和本科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一批教师获得省部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官称号;获批多项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20个跨学科研究机构的孵化和培育作用逐步显现,科研层次和水平不断实现新跨越。

学校牢固树立本科教育理念,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持续巩固铁路警务专业教育,探索拓展城轨警务、水域警务、道路交通警务专业教育,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立足铁路、面向交通,构建特色鲜明学科专业。校7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立足铁路、面向交通、服务实战的办学定位,巩固主干、发展优势、强化特色,构建铁路公安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校局合作,深挖铁路特色。充分发挥传统优势,深挖铁路警务特色,与铁路公安实战部门深化合作,产出了一大批教材讲义、学术论文、专著译著和科研项目等成果。

——打造特色学科,城轨警务研究填补空白。2016年设置了城轨安全与执法专业方向,填补了国内空白,与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卫系和城轨安全与执法专业方向,合作编写第一套城轨警务教材、第一本《城轨交通安保研究》杂志。

——优化课程体系,稳步推进特色课程建设。进一步加强课程规范化建设,不断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实战为导向,优化涵盖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通识课的课程体系,推出了一批包括校级、省部级、国家级的一流课程和精品课程。特别是先后打造了一批包括中专、大专、本科和教师教官、教材案例、教学资源、实验实训场所、实践教学基地的铁路公安特色课程,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彰显,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应用性更强。

二、教学改革、科研创新,提升服务实战能力水平。学校积极适应警务实战新需求和公安高教改革新趋势,全面推进以实战化教学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扎实做好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面向实战,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学校改制为普通专科学校后,根据铁路警务运作机制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形成了校局合作、警学交替的“2+2”人才培养模式。改建为本科院校后,以“本科质量工程”为抓手,大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扎实推进“课程建设年”“专业建设年”“一流建设年”各项工作。不断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人才培养理念和制度机制创新发展。促进形成“教研室+跨学科研究中心+专家工作室”的三位一体基层教学组织体系。积极适应公安招录培养新要求,推动考核模式改革。稳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专业教学更加贴合实战应用和专业发展需求。组织开展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加强教学质量考评,不断提升教师课堂授课水平。顺利通过了本科院校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评审。

——聚焦实战,加大科研创新力度。紧密结合公安工作需求,不断整合优秀资源,优化结构布局,持续加大对特色学科专业、高层次科研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的扶持力度,凝练凸显铁路警务特色,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牵头国内14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承担的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全面启动;出版国内首套交通运输警务理论研究丛书;连续举办四届“城市轨道交通警务创新发展”“铁路安全与反恐”“公安院校特色建设”等高端论坛,打造有影响力的学术品牌。

——融入实战,强化学生能力提升。聚焦实战标准,通过案例教学、实训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和每年铁路“春运”见习、专业实习等实战现场教学,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练”,促进专业教学与警务实战“零距离”无缝衔接。通过实战教官入驻学校、跟班授课、交流研讨,把实战需求和实战经验引入课堂。通过参加国家和地方大型安全保卫活动,磨炼意志品格,铸造忠诚警魂,强化警察意识,提升专业技能。


——服务实战,打造教育培训品牌。深度挖掘教学资源,积极推进培训专题库建设,打造实战教官培训、警种专业培训等成熟培训专题。建成一支覆盖全国铁路公安系统的专兼职教官队伍,实施自主选学和菜单式培训,不断完善“育用衔接、战训交融”培训机制,打造国内铁路安保、城市轨道交通安保等专业培训品牌,完成了公安部和全国铁路公安机关、地铁公安机关民警培训任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探索国际铁路警务合作培训新模式,成功举办了俄罗斯、肯尼亚、老挝等多期外警培训班。

三、教师为本、人才强校,打造素质优良师资团队。学校坚定不移地落实人才强校战略,按照高标准选才、高效能管理、高质量培养、高水平保障的原则,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以师德建设为首要。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以素质能力为核心。注重培养教师在研究状态下的工作能力、宽阔的学术视野、持久的创新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施引智计划,聘请国内资深专家和业内领军人才驻校授课指导,有效带动学科专业建设。

——以制度机制为保障。适应新的选人用人机制,牢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加强教师职业成长规划。同时,升级暖警爱警工程,不断提升教职工爱国爱校的热度、爱岗敬业的温度、工作生活的满意度。

深化办学治校改革顶层设计
图片

新时代奋进起航,推进校局合作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在喜迎70华诞之际,6月3日,学校召开“强特色、上水平”建设工作部署会,按照公安部关于学校建设发展的部署要求,认真谋划、深入梳理,制定实施“强特色、上水平”建设三年规划,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和全面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2020年,全面完成学校办学治校改革顶层设计,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并落地实施;

——2021年,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22年,学科专业建设实现新突破,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办学条件根本改善,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这是扬帆起航的顶层谋划,这是步履铿锵的豪迈誓言。

登高才能远望,纲举方能目张。“强特色、上水平”建设三年规划从党的建设、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干部人事工作、科研工作、学生工作、在职民警培训工作、国际合作与交流、办学保障能力建设、文化建设十大类三十五个方面对学校未来发展锚定航向。

深化校局合作,学校发展再次迎来新机遇。2020年9月30日,铁道警察学院与公安部铁路公安局签署全面共建协议,通过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切实发挥各自最大效能,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推动教学教育资源和警务实战资源深度融合。

未来一定可期,新校区建设始终稳步推进。学校龙湖校区占地825亩,规划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截至2020年11月,工程一标段教学楼等5栋建筑主体结构已封顶,二标段、三标段建设不断推进,预计2022年底完成全部工程建设任务。

喜迎70华诞!谋划已定,机遇已迎,征程再启!

凝聚奋进力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警铸剑!


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忠诚育警使命,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和警务实战需求,努力建设交通运输警务领域学科专业体系,“强特色、上水平”,进一步夯实“全面合格、特色鲜明”办学基础,加快“行业一流、国内领先”公安院校建设步伐,为新时代公安教育事业再谱华美乐章,为新时代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郑州警察学院版权所有  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31号 豫ICP备05012930号-1